世界肠道健康日 乐动肠健康
世界肠道健康日 乐动肠健康

logoscrm.png logo.png


长度数倍于人体身高,表面积足足有一半网球场大的人类肠道,不但控制着营养吸收,更拥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组成了复杂的神经和免疫网络。为了呼吁更多人去了解如此重要的身体器官,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创始人亨利·科恩博士在2005年提出,将每年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今年世界肠道健康日的官方主题为“肥胖:正在持续发生的流行病(肥胖:正在进行的大流行)”。

图1-shutterstock_1086594038.jpg

人类肠道的肠道菌群包括大约100万亿个微生物。来源:Lightspring/ Shutterstock

2010年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世界肠道健康日”概念被正式引入中国,旨在提升公众的肠道健康意识。养乐多作为一家在益生菌领域深耕80余年的企业,自2010年起,每年5月29日前后,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希望通过轻松愉快的科普方式,增进公众对肠道健康的认知。

众所周知,肠道健康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包括细菌,真核细胞和真菌等大约100年万亿个微生物,人体内的肠道菌群重量约为1.5公斤,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数量更是人类基因组的100倍以上[1]。功能上,肠道微生物组能促进绒毛细胞更新,加速肠道运动;同时参与免疫调节,有利于抵御毒素和病菌的破坏与侵袭。

见微知著
解构肠道菌群与体重健康的关系

传统的体重增加理论认为,体重上升是由能量吸收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导致的,但其他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能影响酶活性、调节多种身体功能的肠道菌群。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Peter j .恩伯教授针对肠道菌群与体重改变之间因果关系开展了研究,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介绍了利用无菌健康小鼠进行的实[2、3],实验给无菌小鼠分别移植了拥有肥胖基因的小鼠与瘦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现前者体重增加得更多,意味着仅仅靠菌群移植,便足以同时传递能量收集的表型。

肠道菌群的构成也与基因遗传、成长过程和饮食习惯有关,从而影响着体重调节机制。遗传学研究展示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比如恩伯教授的其他研究也发现[4],双胞胎之间平均也只有不到50%的细菌类群是相同的。尽管如此,由于宿主特异的基因位点,基因遗传也影响着肠道菌群的建立和构型[5]。他在《自然》发表过的元基因组研究也显示[6],即便细菌种群存在广泛的个体差异,还是有细菌群体具有相同的生物功能。而且,肠道菌群也会随年龄发育而改变。有研究认为,胎儿胃肠道可能已经有一些微生物定植,但在分娩和喂养带来的密切接触下,母亲也可能是影响胎儿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从断奶和开始进食固体食物后,肠道菌群的组成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7 8 9]。

饮食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肠道菌群,比如高脂饮食就与乳酸菌减少有关[10],还会增加分泌促炎产物和改变肠道屏障的微生物种群。另外,西方饮食习惯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量较高、纤维含量较低,与东方人的肠道菌群相比,他们的拟杆菌似乎较少,但厚壁菌较多[11]。益生菌对体重的决定性影响则与具体菌种有关,比如隶属于同一门中的益生菌,不同属和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2]:罗伊氏乳杆菌被发现与肥胖有关,而鼠李糖乳杆菌对于超重的研究对象具有降低体质指数和减少内脏及皮下脂肪的作用。

为了厘清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科学家提出了不同方向的机制研究,包括活性代谢产物。比如脂蛋白脂肪酶可增强非酯化脂肪酸释放到肝脏等组织,但有菌群可以减少肠道细胞产生的禁食诱导脂肪因子,从而抑制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13]。也有某些菌群有比较高的食物能量利用率,通过加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沉积,更有效地从饮食中获取能量,比如提高宿主分解不可消化多糖的能力,从而产生大量的单糖和短链脂肪酸[14]。其他机制研究的对象还包括内啡肽系统,比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食欲等的改变[15]。

从饮食干预和营养调节的应对策略上看,研究发现菌群变化似乎先于体重增加[16];要促进体重健康,需要降低肠道菌群的代谢紊乱。肠道菌群的调控也可以改善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降低与脂肪增加有关的炎症标志物,也就是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有研究证明[17]通过益生菌的调控,刺激丁酸盐通过菌群发酵的产生,可以调节人体的能量和代谢能力。

今年养乐多再行动,以“益菌的+活力,乐动“肠”健康”为主题,开启2021年5.29世界肠道健康日暨夏季统一活动。全国40多家分(子)公司积极参与,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传播肠道健康与益生菌知识,呼吁大众关注自身肠道健康,为中国民众的健康和美好生活贡献一己之力。


图2-客户提供-nature配图-banner.jpg今年养乐多5.29世界肠道健康日主题:益菌的+活力,乐动“肠”健康来源:养乐多(中国)


如需进一步了解本年世界肠道健康日的主题活动,包括如何善待肠道以及维持健康的体重,欢迎留意养乐多的一系列公众活动。

参考文献:

1. Cornejo-Pareja, I.,Muñoz-Garach, A., Clemente-Postigo, M.等。肠道菌群在肥胖中的重要性。[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6,32(5):557 - 557。特恩博,P.,莱,R.,马霍瓦尔德,M.等人。一种与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其能量收集能力增加。2 .《自然》杂志,2006年第4期。特恩博,P., Bäckhed,F.。,富尔顿,洛杉矶,戈登,JI。et al。饮食引起的肥胖与小鼠远端肠道微生物群的显著但可逆的改变有关。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6,33 (4),344 - 344 (2008)特恩博,P.等。同卵双胞胎肠道微生物组深度测序中的有机体、遗传和转录变异。[j]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2009,33(4):481 - 481。本森,正义与发展党。et al。肠道菌群组成的个体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性状,受多种环境和宿主遗传因素的影响。[j]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18(5):533 - 538(2010)。特恩堡,P., Hamady, M.,Yatsunenko, T.等人。肥胖和瘦弱双胞胎的核心肠道微生物群。7.《自然》杂志(英文版),2009年第4期。Palmer, C., Bik, EM.,DiGiulio, DB.。雷尔曼,地方检察官。布朗,PO。人类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发育。8.《科学通报》第5期,第7期,第177期(2007)。Dominguez-Bello毫克。et al。分娩方式决定了新生儿多个身体栖息地初始微生物群的获取和结构。[j]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2009(1):1 - 2。Matamoros, S., grass - leguen, C., Le Vacon, F., Potel, G., de La Cochetiere, m . F.。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微生物学进展,21,167-73 (2013)沈,W., Gaskins, HR。膳食脂肪对肠道微生物、炎症、屏障功能和代谢结果的影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4,33(4):481 - 481。Harakeh, SM。et al。肠道微生物群:导致肥胖的一个因素。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6,33(5):481 - 481。Delzenne NM。Neyrinck,。卡尼,PD。具有益生元特性的营养物质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背景下宿主健康的后果13.微生物细胞因子,1 (2011)Bäckhed, f .等。无根小鼠对饮食诱导肥胖的抵抗机制。[j]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2004,(5):387 - 398。特恩博,P.等。饮食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人源化无菌小鼠的宏基因组分析。医学科学学报,2009,6-14。Moran, CP, Shanahan, F.肠道微生物群与肥胖:病因学和潜在治疗靶点的作用。最佳实践与临床胃肠病学杂志28,585-97(2014)。Kalliomäki, M., Collado,MC。儿童粪便微生物群组成的早期差异可能预测超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34 - 34(2008)。Yadav, H.等。一种益生菌通过丁酸盐诱导GLP-1激素分泌的有益代谢作用。生物化学学报,28 (5),2588 - 2597 (2013)

本广告由自然研究定制媒体制作益力多(中国)公司广告商对内容负有责任。

该内容由自然科研定制推广团队为本机构撰写,广告客户对内容负全责。

阅读更多内容

养乐多(中国)官网:http://www.yakult.com.cn/